欢迎来到联合医疗!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专题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COPD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
来源:林江涛 浏览:1722 日期:2020-10-12 14:46


传统危险因素,如吸烟、老龄化以及COPD疾病本身相关的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骨质疏松。就COPD疾病本身而言,全身性炎症反应、低氧血症以及间接性的维生素D缺乏、运动量减少、低BMI均是危险因素,同时COPD患者往往年龄较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他们更易暴露在骨质疏松的风险下。正常情况下,骨组织持续处于更新状态,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交替进行而维持骨量的平衡。这一骨代谢过程主要取决于体内甲状旁腺激素(PTH)、维生素D和性激素水平,是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等多种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PTH等这些因素参与COPD继发骨质疏松过程,与COPD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维生素D缺乏等关系密切。


              1.  全身炎性反应:COPD主要病变特征是全身炎性反应,炎性细胞释放一系列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直接或间 接刺激破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影响骨代谢。


              2.  低氧血症:COPD患者肺通气、弥散功能降低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长期慢性缺氧可导致各系统组织结构、功能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引起代谢障碍。氧分压降低或许通过加重COPD患者呼吸困难,进而使其运动量减少间接引起骨质疏松。低氧可刺激破骨细胞生成,促进破骨分化,促进骨质丢失。


              3.  低体质指数(BMI):营养状态是COPD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BMI被广泛用于机体营养状态评估。营养状态较差的COPD患者更易患有骨质疏松,主要与感染、胃肠道缺氧所致饮食摄入不佳和氧耗分解代谢增加有关。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BMI是COPD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4.  维生素D的缺乏:维生素D的低水平可刺激PTH的分泌,升高机体的血钙水平。同时较低水平的维生素D可诱导破骨细胞的生成。此外,研究表明,1,25(OH)2D3还可诱导成骨细胞OPG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


               5.  性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具有抑制骨吸收、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抑制骨钙溶出及促进骨重建等作用。雄激素具有促进蛋白合成、促进骨基质合成的作用老年COPD患者,尤其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由于性腺功能减退,雌激素及雄激素生成减少,更易发生骨质疏松。


               6.  吸烟:吸烟作为COPD的重要发病因素,与较高的骨折发病率有关。一项对吸烟对骨密度影响的荟萃分析发现,吸烟对主要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发生处,如髋部、椎体和前肢的骨密度有负面作用。


               7.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降低COPD稳定期的炎性反应,降低患者病死率,但长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致骨质疏松。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骨代谢。此外,糖皮质激素可提高破骨细胞活性,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促进骨吸收,降低骨重建。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专家推荐

官纯平
主任医师
杨顶权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彭洋
副主任医师
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陈欣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咨询热线:(09:00 - 17:00)
联合医疗2015©版权所有京ICP备1905111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