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留取尿液标本? |
||
来源:张聪 | 浏览:1029 | 日期:2023-11-26 15:29 |
在临床上尿常规检查是不可忽视的一项肾脏疾病初步检查方法,是针对尿液标本所进行的一组医学检验项目,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分析是医学诊断过程中最为常用的辅助方法之一。它可以反映肾脏和泌尿道等方面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尿液标本留取方法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导致延误诊治。
怎样留取尿标本才是正确的呢?尿标本留取后又该如何进行保存?
只要您按照以下方法和注意事项留取,您所留取的尿标本就会符合尿检标本的要求,也就避免了因尿标本不合格而重复进行检验,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情况。
1、标本留取前最好清洁尿道口及外阴,留取过程中应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污染。
2、留取新鲜、清洁中段尿。一次排尿过程按尿液流出的先后顺序可将其分成前段、中段、后段,因为前段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所以要留取中段尿。从排尿开始数三秒(注意要连续排尿不间断),然后立即接尿,此时截取中段排的尿,留取约10~12ml作为送检标本,到如一次性尿管内。
3、容器中应避免药物和各种消毒剂的存在,防止破坏各种有形成分形态及激素活性。根据不同项目要求,选择是否使用无菌容器,以及是否需要冷藏保存。
4、24小时尿要严格控制24小时的所有尿液。因为人体尿液在不同时间各物质浓度不相同,比如:电解质、儿茶酚胺、17-羟甾类等在上午尿液中含量最低,而在午后含里较高,所以一定要严格留取24小时内的所有尿液。注意在尿液收集过程中要将尿标本放置于阴凉通风处,以减少微生物生长,维持尿液PH的恒定。
5、标本送达最佳时间为30分钟内,最长不要超过2小时,否则会造成:(1)尿中细菌生长繁殖;①尿素酵解,使尿PH值升高,有形成分被破坏(管型分解、红细胞溶解);②葡萄糖被降解,使病理性糖尿消失;⑤细菌菌体蛋白与病理性蛋白尿相互干扰。(2)尿中的化学成分(尿胆原)可因尿久置而变性、分解;尿中盐类因久置而析出结晶干扰显微镜检查,从而影响尿液的结果判断。
保证检验前标本的质量,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第一步,这需要您的通力配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