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封穴定位考 |
||
来源:刘乃刚 | 浏览:428 | 日期:2023-11-26 16:28 |
中封(LR 4)为足厥阴肝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是五输六中的“经穴”。本文以古代输穴四大源头文献对中封穴定位的描述和中封六的六名解释为依据,对中封六的定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证,认为中封穴的定位应为:在足背,胫骨前肌健与授长伸肌健之间,足舟骨与内侧楔骨之间的凹陷中.
关键词: 中封穴,定位,文献考证
中封(LR 4)属足厥阴肝经,为肝经五输六中的“经穴”。六版《穴学》全国教材对其定位的描述是:正坐或仰卧,在足背侧,当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健的内侧凹陷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前六名称与定位》 (GB/T 12346-2006) 中封定位为: 在区,内踝前,骨前肌肌健的内侧跨叫陷中。两者对中封穴定位的描述一致,即图中A点所示位置。然而笔者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古籍对本穴的定位虽不尽相同,但与全国教材和国家标准中的定位方法相同者却没有。《太平圣惠方》云:穴点以差讹,治病全然纠缪。因此有必要对中封穴的定位进行考证,以确定其准确位置
从历代文献的记载看中封穴的定位
著名针灸文献学家黄龙样教授根据其对现存所有古代脑穴文献的系统考察发现[1],六的源头文献可以分为四大支:第一支为《黄帝明堂经》,《黄帝明堂经》原书已佚,其佚文主要保存于《黄帝内经明堂》(残存第一卷) 、《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明堂》、《千金要方孔六主对法》、《医心方·明堂》等文献中;第二支为宋以前以甄权《明堂》为主的诸家明堂,其文献也佚,其佚文主要保存于《千金翼方针灸》、《外台秘要·明堂》、《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九卷;第三支为金元窦太师《针经》,主要保存于《杨氏家传针经图》、《针灸玉龙经·玉龙歌》 (六注文)《奇效良方》(仅辑录有奇六主治)(大本琼瑶神书》、《针方六集》、《循考六编》等文献;第四支为明代高武《针灸聚英》,其内容经《针灸大成》的传承,对后世乃至现代针灸教材均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