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联合医疗!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专题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来源:胡宾 浏览:385 日期:2023-11-27 15:02

一旦MS明确诊断,应予以积极的治疗,主要是降低血糖,控制高血压、糖尿病以减少心脑血管的风险和预防2型糖尿病。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1、一般治疗(1)健康教育当前,许多医务人员将重点放在诊断及治疗方面,而忽视了对患者的教育,健康教育是防治MS的基础措施,有效的教育可以使患者全身心参与治疗和预防,并减轻患者的焦虑,协调患者理解其治疗方案,增加依从性,更好地控制MS的危险因素,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相关的死亡率。(2)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结构对MS防治十分重要。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钠盐的用量,每日不超过6g;应该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同时注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合理搭配;增加粗纤维、矿物质、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多食蔬菜和水果(糖尿病患者除外),以达到减肥、降血糖、降血压及调节血脂的目的。(3)适当运动:体力运动指南推荐,规律、中等程度的活动,一天至少30分钟,长期坚持可减轻体重,消除肥胖,降低血压,调整血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4)戒烟限酒:吸烟易引起IR,也是高血压等重要危险因素,所有的MS患者应戒烟。酒精容易损害肝脏,可导致IR,出现糖脂代谢紊乱,还可以使血压升高。白酒和啤酒对人体危害大,应注意限制,建议每日饮酒量男性<25g,女性<15g。而适量的红酒则有扩张血管、抗凝和抗氧化作用。(5)生活规律,减少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2、药物治疗对于一般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的和心血管病中、高危状态的患者,应加用药物进行治疗,其目的是控制高血压、调整血脂、降低血糖等。(1)降血压治疗:无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明确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的靶目标[66]是血压<140/90mmHg。如果有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血压目标是<130/80mmHg。如果24h尿蛋白排泄量达到1g,血压控制则应125/75mmHg。控制血压常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许多患者单一的药物治疗并不能使其血压达标,可联合用药。(2)纠正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的调脂目标为甘油三酯<1.70mmol/l,HDL-C≥1.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目标值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根据血脂代谢紊乱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或联合用药: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螫合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普罗布考等。临床上以高胆固醇血症时选用他汀类药物,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时选择贝特类药物。羟甲基戊二酸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他汀类药物,有较强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作用,并可升高HDL-C与降低甘油三酯,减轻IR,还有多向性效应,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抗血小板、抗炎发生等功效。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贝特类药物,可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HDL-C,从而降低MS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3)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除治疗糖尿病外,对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5.6mmol/L)、糖耐量异常(餐后2h血糖>7.8mmol/L)的糖尿病前期状态也应积极干预。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异常,可考虑药物治疗,应选择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降糖药物。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有:1)二甲双胍:通过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降低肝糖输出;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转运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而发挥作用。有研究[67]显示,二甲双胍和生活方式改变均可降低MS的发病率。2)噻唑烷二酮类(TZD)类:通过激活主要在脂肪组织表达的PPAR受体降低酯化脂肪酸、脂肪因子、抵抗素及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分泌,增加脂联素的释放,降低肝脏和肌肉中的胰岛素抵抗,减轻促血栓及促炎症状态。目前常用的2种药物是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但有荟萃分析提示,服用该类药物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故服用时或持续服用时应慎重。3)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减缓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4)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从而降低血糖。5)胰岛素:主要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肝脏的葡萄糖输出速度以达到与大脑及其他器官对葡萄糖需要间的平衡。用于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的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补充治疗,有些患者因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需要使用较大量的胰岛素(如每日1U/kg体重),为避免体重明显增加和加强血糖的控制,可加用二甲双胍、格列酮类或a糖苷酶抑制剂药物。由于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的疾病,多数患者在采用单一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都可出现治疗效果的下降。因此常采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如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治疗仍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可采用胰岛素与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三种降糖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虽然进一步改善血糖,但这种联合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比尚有待评估。(4)肥胖的药物治疗:对于MS伴肥胖者应首先积极给予改变生活方式以减轻体重,如效果欠佳,应此基础上加用减肥药物。目前国内常用的减肥药物按照其减肥机理可分如下几类:1)作用于中枢神经的减肥药,主要通过促使神经递质释放,作用于下丘脑饱食中枢,增加饱感,使食物摄取减少;增加中枢交感传出神经的兴奋性,进而兴奋棕色脂肪-肾上腺素受体,增加产热,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其代表是西布曲明等。2)非中枢作用的减肥药主要通过抑制肠道脂肪水解酶,可使食物中脂肪的一部分不能被水解,吸收而直接以原形排出体外。主要代表药物是奥利司他(orlistat),有研究显示,该药可在短时间内减轻体重,还具有抑制体重反弹作用的效果。3)其它的减肥药:目前已有很多种药物正在研发当中,包括瘦素/胰岛素/中枢神经系统通路因子、中枢神经系统因子、胃肠道神经通路媒介物及增加静息代谢率的药物等。由于减肥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单纯使用药物减肥的效果也不甚理想,目前药物不应作为首选的减肥方法。3、手术治疗研究显示,手术治疗肥胖改善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改善预后,肥胖的手术治疗可能是治疗肥胖最有前途的方法,包括以限制摄入和(或)减少吸收为目的的胃肠道改建术以及局部脂肪切除术。目前常用的有可调节胃绑带术、袖状胃切除术、胃短路术、胆胰旷置术与十二指肠转位术等。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专家推荐

官纯平
主任医师
杨顶权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彭洋
副主任医师
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陈欣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咨询热线:(09:00 - 17:00)
联合医疗2015©版权所有京ICP备1905111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