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验案 |
||
来源:杨华升 | 浏览:1807 | 日期:2016-06-02 14:06 |
唐某,男性,70岁,农民,河北承德人
2008年因右上腹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巨块型肝癌,赴北京某大医院住院,诊断原发性肝癌,硬化性,乙型,腹水,腹腔感染,门静脉癌栓,经住院检查治疗1周后告知已无治疗价值,动员其出院回家。患者本人不知情,但家属希望积极治疗以延长生命、减轻痛苦。经朋友介绍,求治于余。
2008年3月13日初诊:
脉弦滑有力,时有结、代,舌质暗,苔白,略腻,肝区疼痛,食后腹胀,大便可,腰痛,腿酸软,辨证:寒湿内积。予散寒祛湿为主,通络散结为辅。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处方:生赭石15g,白芍15g,赤芍15g,生半夏30g,三棱10g,莪术10g,土鳖虫10g,黑附片30g,干姜30g,生白术30g,茯苓30g,桂枝15g,桑寄生15g,细辛15g,独活15g,生麻黄10g。20付,每日一付。
另予中药胶囊剂:
生甘遂15g,生大戟15g,炒白芥子15g,生水蛭25g,巴豆霜10g,虻虫15g,鹿角霜40g,露蜂房40g,研细面,装胶囊,每次2粒,晨起空腹服用1次。
2008年5月15日复诊:
脉弦缓,舌淡红,苔薄白,患者已无明显不适症状,上方略事增减,胶囊剂继续服用。
2008年7月25日复诊:无明显不适,复查示肿瘤较前无明显变化,腹水消退,肝功能大致正常。继续目前治疗方案,中药改为2日一剂。
2009年9月复查肿瘤无明显增大,亦无明显不适,继续治疗。患者诊为巨块型肝癌超过1年半,原来预期存活不超过3个月,目前可正常生活、从事轻体力劳动,饮食如常。
体会:目前对于晚期肝癌西医尚无特效方法,很多患者确诊后已丧失任何手术及介入治疗机会,只好求助于中医药治疗,临床治疗这种情况的病例相当多。
中医治疗肝癌讲究以毒攻毒,但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往往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用一般的健脾补肾、清热解毒等中药对付病人,自然无明显疗效。而一些有毒的中药由于长期无人应用,供应也很困难。现在即使在北京想买到以上的药物也很难,绝对多数药店都不经营此类药品。而绝对多数中医由于长期不用,甚至连见都没见过别人应用此类药品,缺乏对毒性中药的使用经验。对其视为虎狼,不但自己不敢用,偶尔见到别人用还会大加非议,极尽诽谤、污蔑之能事。故现在临床运用此类药物十分困难。实际上,此类中药在肝癌的越早期应用效果越好。但限于实际情况,往往是等到病人到了“死马当活马医”的程度才敢应用。故临床应用此类药物一般都是经朋友介绍的现对安全的无医疗隐患的患者。
中药中甘遂、大戟、巴豆等药虽然有一定的毒性,但若给予小量长期服用是很安全的,因此本人在实践中创立了“峻药缓投法”,即将峻烈的中药每次以极小量服用,不会出现明显毒副作用。另外,此类药品多为攻下药,患者服用后迅速排出体外,不会产生蓄积中毒。对于消退顽固性腹水,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临床以汤剂温补结合胶囊剂攻下,攻补兼施,一方面改善患者整体营养和免疫状态,一方面消退腹水和肿瘤,对于丧失手术机会的晚期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当然,如能在肿瘤发现早期,结合中医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这方面的病例很多,兹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