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攻毒”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
||
来源:杨华升 | 浏览:1827 | 日期:2016-06-02 15:55 |
中医治病有“以毒攻毒”的说法,但什么药有毒,毒在何处,确很少有人说得清,绝大多数的中医是墨守成规、以讹传讹。笔者在临床当中经常使用一些所谓的“毒药”,临床实践证明疗效非常好,并且并没有所谓的“毒”,长期临床试验证明不但疗效好,而且非常安全。因此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些临床的误区,特别是正在接受我的治疗的一些病人应该明白,以免听信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恶意中伤,不敢服药。先将我临床常用的一些所谓的毒药的问题介绍如下。
1、附子
临床相当一部分中医视附子为大毒,其实附子的毒性并不大。首先,服用附子确实可以出现中毒反应,当一定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而不是附子的毒性不可避免。附子的毒性比较单纯,主要是大量应用对于某些特殊体质的人,特别是煎煮不当可能造成乌头碱中毒,乌头碱的毒性单一,主要是心脏抑制为主。如果服用以后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特别是口舌发麻、四肢发麻是比较严重的反应。解决方法最快捷的是喝蜂蜜,其次甘草煎汤或绿豆汤都可以解附子毒,但没有蜂蜜快捷。附子不会造成肝、肾的损害,也没有蓄积中毒的情况,因此正确把握是安全的。
临床应用附子一般主张先煎,实际上没有必要,因为医圣张仲景用附子从来都不先煎。附子一般需配伍甘草或姜,一起煎更容易解附子毒,一般少量(15g以下)煎半小时即可,大剂量需煎煮1小时以上比较安全。
2、细辛
古人说“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的典型例子。古人是说“细辛单用末不过钱”,后来辗转传抄就变成了“细辛不过钱”。细辛如果用散剂吞服容易中毒,但临床一般都是用煎剂,根据个人经验30g以内是绝对安全的。
3、半夏
临床各医院、药店提供的半夏常用有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等,而生半夏一般都不提供,即使北京同仁堂也不容易买到。临床常用的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虽然名称不同、炮制工艺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在炮制是需要加大量的白矾,效果都不如生半夏更好。笔者体会,临床用半夏有条件的话最好用生半夏,因为半夏味辛,其取效正取其辛。而白矾味涩,涩与辛相反,故白矾虽然能解半夏之毒,但也把半夏的药效完全破坏了,所以有明医甚至指出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等同于药渣。半夏的毒性是新鲜的刚刚挖出来的半夏其粘液成分具有极强的粘膜刺激性,若误食可造成喉头水肿而致人死亡。而药店的生半夏都是干品,经过水煎后则无毒。近代明医张锡纯等反复强调用生半夏。但生半夏的机理不为人知,一般的药店、药房都不敢出售。据我说知,北京只有一家药店出售生半夏。
4、十八反
中药的十八反也没有明确的依据,只不过是互相传承、以讹传讹。十八反当中最常见的组合是附子配半夏,附子配瓜蒌及瓜蒌根,张仲景的附子粳米汤就是附子配半夏,张仲景的栝楼瞿麦丸就是附子配瓜蒌根,不知创造十八反者为什么将医圣张仲景判为非法。只不过,几百年来,药房见十八反必须双签字,甚至双签字也不给抓药。我临床常用这些配伍没有发现不良反应。
以上属个人经验,如有模仿当中出现问题者笔者不负其责。用药最关键在对证,辨证最关键在舌脉,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医不会号脉,甚至连舌头都看不明白,不足与谈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