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癌症的密码,安吉丽娜朱莉的选择 |
||
来源:符涛 | 浏览:2398 | 日期:2018-06-21 11:04 |
2013年,好莱坞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在Pink Lotus Breast Center医院进行了双乳乳腺切除手术。她在《纽约时报》刊文,解释了这个举动的原因:由于携带致癌基因BRCA1,朱莉罹患乳腺癌的几率达87%而患卵巢癌的概率达到50%。乳腺预防性切除后,这一比例可以降到5%以下。之后她又进行了卵巢及输卵管切除手术。
“我遇到的所有医生都认为摘除卵巢、输卵管是最好的选择。我的医生告诉我最好提前十年进行预防性手术,我的母亲就是49岁的时候被确诊癌症,而我今年已经39岁了。”那么,这位好莱坞著名影星所进行了基因检测究竟是什么?是不是有这么神奇的功效?究竟什么样的人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之后还需要做什么?今天,让我们来一起走近基因检测技术,一起来破解癌症的密码。
1.什么是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在肿瘤学中的价值是什么?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或细胞对人体DNA进行扫描,通过分子水平的技术来破解人体基因中所蕴含的各种信息,包括潜在的疾病风险及疾病的诊断等。
就我们所关心的肿瘤来说,癌症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对于临床表现相同或不同的患者,肿瘤分子水平的基因差异导致患者对于临床治疗的反应不尽相同。对实体肿瘤患者进行基因测序,能够有效判断每个患者体内独有的基因突变情况,分析患者对于特定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以我们中国常见的肿瘤之一结直肠癌为例,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主要的靶向药物包括昔妥西单抗、贝伐珠单抗、瑞格菲尼等,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对于昔妥西单抗治疗效果尤为突出,但是只有KRAS、NRAS基因检测呈野生型时,患者对昔妥西单抗治疗才较敏感即治疗有效,而突变型使用昔妥西单抗治疗是基本无效的。
此外,化疗及靶向药物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产生耐药,大多数药物都有明确的耐药机制,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明确地揭示耐药机制,提示下一步治疗的方案。当前,循环肿瘤细胞(CTC)及ct-DNA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对肿瘤进行全程检测管理的新概念,在用药前、用药中、耐药后进行检测,可以实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对肿瘤复发的可能性、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合理预测。
2.基因检测对癌症高风险人群的意义
癌症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表明,携带肿瘤相关基因的人群,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通过基因测序可以全面地检测肿瘤相关基因,明确是否有增加患癌风险的变异,提前预测并发现肿瘤进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研究表明,肿瘤确实具有家族遗传性,但是遗传的并不是肿瘤本身而是易患性。对于大多数肿瘤来说,其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和生活因素约占90%,而遗传因素约占10%。譬如胃癌,大约5-10%的胃癌有家族聚集倾向,有约3-5%的胃癌来自遗传性胃癌易感综合征,根据国际胃癌协会建议,对高风险人群推荐进行CDH1分子检测,检测结果呈高危者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至80岁发生胃癌的概率男性预计为67%,女性为83%,胃癌平均发病年龄为37岁,对这一人群推荐进行预防性全胃切除。
3.哪些人应该进行癌症遗传基因检测?
当家族中存在以下情况时,就应该考虑进行癌症风险方面的基因检测了:
(1)家族中有成员在非常年轻的时候诊断癌症
(2)近亲患有罕见的癌症,且该癌症与遗传密切相关
(3)家族中几位一级亲属罹患同一种癌症
(4)家族中患癌成员都与同一个基因突变相关,如BRCA2与乳腺癌
(5)体检时发现与遗传性癌症相关的情况,如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胃肠道多发息肉等
(6)家族中有一个或多个成员具有已知的遗传突变
4.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
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及化疗等,其中手术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对于晚期肿瘤即转移性肿瘤患者或手术后肿瘤分期偏晚的患者,化疗往往是唯一可行并可能有效的治疗方式,传统化疗往往是不分敌我的全面杀伤,难以实现对肿瘤的精准定点清除,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的面世解决了肿瘤精准治疗的难题,为肿瘤患者打开了一道希望之门。
所谓分子靶向治疗,就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药物有选择性地与人体内肿瘤细胞的致癌位点特异结合,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与传统治疗癌症的方式相比,分子靶向治疗能够分清“敌我”,既能有选择性地高校杀伤肿瘤细胞,又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毒性低、疗效好,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我们常用的靶向药包括赫赛汀、爱必妥、安维汀等等。
但是,靶向治疗除了受限于高昂的治疗费用外,最大的短板就是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可以使用,也就是说靶向药并不是对每一个患者都有效果,如何鉴别哪种药物适合哪位患者?如何判断靶向药或者化疗药的毒性反应大小?如何预测药物的有效性?基因检测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答案。
当然,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也并不是万能的,癌症重在预防,防重于治,防治并举。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随着基因检测及靶向治疗的普及,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的不断丰富与精准,作为肿瘤科医生我们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攻克癌症,创造传奇。